13382589855

科兴环保启动“细胞治疗耗材国产化”攻坚计划

2025-06-07 14:23:41 9

破局“卡脖子”:从进口依赖到自主可控的生死竞速


一、行业痛点:高昂成本与供应链风险
CAR-T细胞治疗单例成本超120万元,其中进口耗材占比达25%(如离心管80元/支、培养袋2000元/个)。2022年赛默飞因产能问题断供某国产CAR-T企业,导致3个临床项目暂停,直接损失超2亿元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,中国细胞治疗耗材市场90%依赖进口,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8亿元,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。

二、技术攻坚:四大核心突破
1. 无动物源培养基
  • 以植物水解肽替代胎牛血清,关键成分如转铁蛋白、胰岛素均采用重组技术生产,内毒素≤0.001 EU/mL;

  • 批次间营养成分差异CV值≤2%(进口产品≤5%),支持NK细胞扩增至1×10¹⁰ cells/批次。

2. 高密封一次性耗材
  • 离心管采用多层共挤工艺(PP/EVOH/PP),氧气透过率<0.01 cm³/(m²·day),达ISO 8871标准;

  • 细胞培养袋焊缝强度>45N/15mm,突破进口产品40N上限,破袋率从0.3%降至0.01%。

3. 超低吸附表面处理
  • 等离子体接枝PEG分子层,抗体吸附量<5ng/cm²(进口产品<20ng/cm²),回收率提升至98%;

  • 通过USP Class VI生物相容性认证,可耐受γ射线灭菌。

4. 智能化生产体系
  • 苏州黑灯工厂实现注塑、焊接、检测全自动化,产品洁净度达ISO 5级(每立方米微粒≤29个);

  • 应用MES系统追溯原材料批次至终端用户,质控数据实时上传国家药监局平台。


三、临床验证:国产耗材的里程碑
2024年3月,科兴耗材在瑞金医院完成首例CAR-T治疗全流程验证:
  • 细胞活性:回输T细胞存活率99.2%,与进口耗材(99.5%)无显著差异;

  • 生产成本:耗材费用从28万元/例降至16万元,降幅43%;

  • 治疗效率:体外扩增时间从14天缩短至12天,患者住院周期减少15%。

“这是国产耗材首次在关键指标上比肩进口产品。”项目负责人陈国强教授表示:“我们计划2024年底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,目标纳入200例患者。”

四、生态构建:政策、资本与产业链共振
1. 政策红利加速
  • 产品入选《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重点目录,获优先审评审批;

  • 国家药监局开通“细胞治疗耗材绿色通道”,注册周期从24个月压缩至12个月。

2. 资本赋能扩张
科兴环保B轮融资2亿元,估值达20亿元,资金重点投向:
  • 南京GMP工厂建设(总投资5亿元,2025年投产);

  • 与恒瑞医药、复星凯特共建联合实验室,定制CDMO耗材。

3. 供应链安全升级
  • 关键原材料如医用级聚丙烯实现国产替代,供应商常熟塑化获科兴注资1亿元;

  • 建立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大区域仓,紧急订单24小时极速响应。


五、全球竞合:从跟随到领跑
科兴环保已通过欧盟GMP Annex 1认证,2024年向韩国、新加坡出口首批耗材。据德意志银行预测,其2025年海外市场份额将达8%,直接挑战赛默飞、康宁的定价权。“中国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成本,更是快速迭代能力。”波士顿咨询报告指出:“科兴的PLA耗材比欧美同类产品早18个月上市,这可能是颠覆性创新的开始。”